两名成年人与两名小孩构成的四人家庭,蜗居在地表下的方寸土地里,在地表之上,有着辐射污染物、沙尘暴、流民和废墟,作为玩家,你需要保证四人的基本存活需求,并足够长地生活下去,《庇护所》(Sheltered)就是这样一款废土题材的生存游戏。
在《庇护所》)里,你可能会看到大名鼎鼎的《辐射》系列、或是《这是我的战争》的影子,甚至其中的某些设计会让你想起《模拟人生》。毕竟近几年生存游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让同样以生存为核心,辅以建造、探险、战斗等要素的《庇护所》与同类游戏进行对比显得略为平淡无奇。
如前文所述,《庇护所》的游戏目的为生存足够长的天数。如果你是以普通难度开始游戏,那么在游戏开始后的前几日中,你会生存得相当舒适——除了家里出没的老鼠,你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打家劫舍的流民,完全可以一心一意地充当一名(四名)修补匠。修补匠的工作内容包括:制造设备、修理设备、升级设备,这些设备大到满足生活需求必备的单人床、简易浴帘,小到保证生活安全卫生的捕鼠夹。
在一个废土世界如何获得舒适生活是生存游戏的乐趣之一,但在《庇护所》中,制造设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满足角色的各项生活指标。果腹、睡眠自不必说,饥渴、如厕、卫生、压力、心理创伤共同组成了每个角色的状态指标,只要某项指标持续红色并得不到改善,那么角色将会死亡。如果玩家有一定的同情心,想必也是不愿意让状态满红的角色出外探险(觅食)的。
探险部分是游戏中维持生计的唯一手段,虽然水源和食物可同时依靠其他渠道获得,但制作设备的资源则除了探险,并没有其他获得手段。如果你已经玩过《这是我的战争》,那么初次在《庇护所》中外出探险可能会十分不习惯,因为游戏并没有提供探险地点的画面切换,你只能操作庇护所内的角色,通过无线电对探险伙伴的行动作出指示。唯一例外的是,如果探险的伙伴遇上了这个废土世界上其他存活的人,游戏画面会变成一个回合制的RPG,你们将会进行和平交易或者是一番厮杀。
如果一定要对《庇护所》作出评价,那么生存游戏必备的“困难”将会调动起玩家的情绪,并且会成为玩家坚持游戏的动力。毕竟当游戏角色因饥饿而濒临死亡,玩家用尽了可用的方法最终却束手无策,失落的情绪过后,多数玩家都会选择再来一局。
但《庇护所》的与同类游戏相比,实在是亮点不多,虽然与《这是我的战争》拥有着相似的游戏元素,却让人很难沉浸于游戏的世界中,食物的获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庇护所》中,多数时候玩家都可以通过外出探险搜刮食物罐头,并凭此保证口粮,与烹饪相比,这的确是一个快速省事的方法,但细节的缺失带来的是游戏沉浸感的缺失。因此,我像一个旁观者一般进行游戏,除人物濒临死亡带来了些许紧张,我的内心毫无波动。
《庇护所》目前在Steam打折中,原价48元现价只要16元就可以入手。游戏自带简体中文,喜欢的朋友可以在商店页面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