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联系方式
温馨提示:
为保证评测信息的有效性,游戏机迷将会把与您相关的评测邀约消息,通过短信发送给您。
非大陆手机,请联系QQ:2929489314。
《他人世界末》8小时全成就后通关的我内心是平静又内有波澜的,这是一个很难形容的故事——因为里面混杂糅合进去了太多的东西,或者说它是如此酷烈地描摹了一个现实故事,卑微的男主角就像是映照出了你我。
没错,这是又是一部国产Galgame,文青度浓厚,苦涩味儿极佳,胜似醒脑咖啡,可比白学药丸,干了这碗毒鸡汤,来世投胎做主角……啊呸,总之,文是好文,剧是好剧,终归意难平。
《他人世界末》这标题老实说就透着些许微妙的味道。
第一个想到“他人即地狱”萨特名言,这位老文青必备名人了,至于释义不用关心……
事实上我应该很早之前就在Nvl Maker官网见过这部作品,当时乍一看名字我还以为是末世之类的题材,没错,我初见只看到了“末”“世”俩字,ORZ……
在我一番查找后,果然也发掘到《他人世界末》是曾经有一部橙光上小有名气的前作《他人世》,本作则是制作者重新拓展重制后的成果(现在橙光已经没有了,倒是4399好像有个不知是否正版来路的前作)。
《他人世界末》为包含三条个人线路的长篇Galgame,每条线路均有多个结局。本作的故事发生在大学校园,主题为“单恋”,预计2020年夏在Steam发售。
我希望能借本作分享更真实的、本土化的恋爱故事,属于不怎么开朗的我们,充满逃避、畏缩、胆怯、不切实际的故事。假如这部游戏最后能带给大家行动上的启发,我会觉得很开心。
作品的预告大约去年年末就看到了,果然也按时在2020年夏正式上线。
说到这里我又不禁把之前那一作《初恋日记》和《他人世界末》比较起来,同样是从早期的橙光时代走出,同样的是一种青春伤痛与胃疼向的文风,又同样一前一后重制后登陆steam平台……当然,这纯属巧合。
细究起来,这自然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因果联系,归根还是steam平台越来越在中国玩家群体里流行,steam也成为了独立游戏制作者的重要发布平台。
不过微妙的一点是,在国产Galgame寻求拜托“日式”“轻小说风”带来的负面指责与排斥的过程中,大浪淘沙之下,貌似胃疼药丸居然成为了一种“达成共识”的路径。本土化、低成本、“国情在此”、低定价短篇、受众群体……诸多因素汇总下,尽管各种类型的国产AVG依旧是五花八门,但是不得不说,胃疼游戏的属性估计近期以来还会是一种主趋势。
这就很微妙了……
回到游戏本身,前作和本作对比,其实不难看出制作者从浮夸、脸谱化的一面,慢慢朝着通俗、接地气的方向转变。不过另一面就是,作者变得更加文青了,或者说变得“老文青”了——日常桥段倒也没什么,有的地方还残存着前作的浮夸矫情的文艺感,有些细节上却又有着莫名带感的老文青色,在日常的某些桥段角落里又往往映射着各类苦涩现实。
我直观觉得这游戏苦涩味儿过浓的,是我一路打出了邮差结局。
微剧透:邮差结局
主角与木竹樱相约五年后再见,她的偶像合同结束,重新约定在174公交终点站。
然而五年后主角成为了加班社畜,木竹樱却已经是国民女神。在约定的时间,主角在与终点站还剩一站的地方下车离开了。木竹樱则在终点站一人孤独等待着……
这结局,你品,你细品……好吧,总之玩过的都说好,一个个想要买点刀片做收藏。
整个游戏我的体验过程是先进了赵诗线,后进了沈岩线,游戏体验那叫一个酸爽,之后进了木竹樱才终于感觉看到了糖的甜味……然后,邮差结局又让我想打人。虽然我能理解作者,我甚至可以说:
它生动形象映射了现实对理想主义的残酷,体现了社会对人的异化……balalbala
但是我还是想打人。
在我看来,本作虽然剧情地点是大学校园,但是按照常规划分,也完全可以划分到都市文里去——因为它偏写实,甚至铺面会有似曾相识感。都市文一般写什么呢?无非两个方向,正向的就是奋斗励志、青春纯爱,负向的就是社会毒打,伤痛白学。
《他人世界末》大约就是正向与负向的混合体。
因为主角平凡卑微,苦恼怯懦,作者笔下又以诸多群像工具人的方式,映射种种现实,用“合理性”“真实性”的框架引导着男主的消极向决策,玩家亲手抵达某个不理想的结局的时候,面对不口否认的“真实的可能性”,这种心里阴影无疑更加深刻。
这个游戏让我想到想起碇真嗣,或者路明非,或许还会想到同样是世界配角的你我。
群友说《他人世界末》的文笔细腻,尤其是内敛的情感上,这一点仿似江南。
不过要我说,其实两者还是有极大的不同的——江南笔下的主角路明非还有开挂作弊,西泽尔还有红龙炽天使,吕归尘也有大君的血,他们总会有那样一个独属于主角的时刻,神挡杀神,而在这样一部真实系都市文里,就不用想了。
我们的主角袁季遥,大概只剩下旁白文字里的那些自欺欺人的话语,还有来自于“作者化身”乔千玫的劝慰了……以及来木竹樱线,那一丁点生发在肖似内敛的两者之间欲说又止的“薄情”了。
讲真,我个人觉得我的无攻略一路摸索下来的体验顺序挺好,先赵诗线吃一肚子苦,再沈岩线吃一肚子酸,最后来木竹樱线,甭管有没有抵达GE,终归是得以余温慰藉。
虽为主角命,犹似配角位,却总有一种命里八尺莫求一丈的消极感。
某种意义上他们又天差地别,《他人世界末》非要归类,我一定要把它按到文青、胃疼俩标签上去。它有矫揉的笔墨,也有着虚幻的美好,但是又会立时被制作者编写的命运给推往现实的铁壁。
“对于理想主义者,哪里都是坟墓。”
诚然如此,本作内核所在,亦是如此。
唯一的慰藉大概就是游戏中乔千玫这位作者借角色之口讲述的“情感大师指导”、“心灵鸡汤”,才终于能够给予可怜的凡夫俗子的我一点点温暖人心了吧。
全作三条线,对应三位女主,分别是赵诗、沈岩、木竹樱,每个女主线又分多结局。
制作者设计的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这些线路里的诸多选择变化会通过各个工具人之口道出,比如说陈魏冉这个男配,多数路线都会成为男主同事,遭受绿茶女友的坑,又会有自暴自弃回老家、从此极端仇女、新交女友嘲讽处男几种不同的变化,又比如说木竹樱这位女主,非木竹樱线也会有很多细节透露出她抑郁的心情,即将退团的决定,还有抑郁自杀的旁白桥段。
而且,这还是一部相当有意思的“微缩”群像剧,尽管里面混杂了大量仅仅几句台词和活在旁白里的工具人,但是却是被作者巧妙地把这些内容交错地混合进入了各条线路里。
另外,有个奇妙的细节彰显着作者恶趣味一样的文青“偏执”——共通线除去序章,总共8章节,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到,8章节的章节名都很微妙。
博尔赫斯《扎伊尔》,这个是博尔赫斯典型的幻想虚构短篇小说,如果稍稍了解博尔赫斯的同学应该都明白啥意思,这位大佬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用平凡无奇、朴素无华的形式包装了一个高度幻想化的故事,一本正经翔实记录下一个虚构的幻想。
我在掌阅书城找到了收录这篇短篇小说的一本《博尔赫斯全集第一辑》(王永年译),其收录在博尔赫斯的小说集《阿莱夫》中。
一九四八年前,胡利塔的命运也可能落到我上。人们不得不喂我吃饭,帮我穿衣,我分不清下午和早晨,我不知道博尔赫斯是何许人。把那种前景说成可怖是虚假的,因为它的任何一种情况对我都不起作用。正如说一个上了麻醉接受开颅手术的病人的疼痛十分可怕一样。在那种情况下,我根本不能感知宇宙,不能感知扎伊尔。唯心主义者说,浮生如梦,“生”和“梦”严格说来是同一个词;我将从千百个表面现象归为一个表面现象从一个极其复杂的梦归为一个十分简单的梦。别人也许会梦见我发了疯,而我却梦见扎伊尔,当世界上所有的人日日夜夜都在想扎伊尔,那么哪个是梦,哪个是现实,是世界还是扎伊尔?
在阒寂的夜晚,我仍能在街上行走。拂晓时分,我往往坐在加来伊广场的长凳上思考(试图思考)《阿丝拉尔那玛》里那段关于扎伊尔是玫瑰的影子和面幕的裂缝的话。我把那种见解和下面的说法联系起来:为了和神融为一体,泛神论神秘主义者一再重复他们自己的名字或者神的九十九个名字,直到那些名字没有任何意义为止。我渴望走上那条路。也许我由于反复思考,终于会花掉那枚扎伊尔;也许上帝就在那枚钱币后面。——摘自《扎伊尔》
话说这是暗指沈岩只是一个虚幻的梦,一个有关向往的女神的梦吗?或者说是暗指主角和沈岩是只存在于童话的故事?
此外,沈岩线的TE结局成就,同样是取了一个博尔赫斯的作品名,《沙之书》。
博尔赫斯的《沙之书》也是一短篇,讲述了主人公买到了一本“沙之书”,因为这本书页码无穷无尽,像沙子一样无始无终,在令“我”执迷的同时,也让“我”感到了恐惧,最后,“我”放弃了这本无始无终的怪书。
这是影射主角和沈岩的关系吗?我为什么觉得有点“黑”……害怕.JPG
《邮差总按两次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是美国作家詹姆斯·凯恩创作于1934年的长篇小说。
故事原型来自于1927年额一桩谋杀亲夫案。凯恩小说则把人物和事件变得更典型化和戏剧化。主要梗概就是情夫混混弗兰克到路边小店去打工,看上了餐馆主人的年轻妻子,与其私通,两人策划车祸杀害店主,并通过种种办法几乎逃脱法律制裁,最后却在命运的阴差阳错中被推上了绞架。
这个有点……意味深长?想想主角,想想富二代男配,再想想女主……
《破碎故事之心》是美国作家塞林格所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一开始写一个典型的男孩遇见女孩的故事。贾斯汀·豪根斯拉格(Justin Horgenshlag)和雪莉·莱斯特(Shirley Lester)一同乘坐第三大道的公交车上班,豪根斯拉格对雪莉一见钟情,偷了她的钱包想要引起她的注意,最后被抓进监狱,又因监狱暴动被枪杀。
此外,这部小说独特就在于还有一个作者视角,即小说里还有一个叙述者“作者”,整个过程里“作者”在不断调侃,并且在最后交代:
但贾斯汀霍根施拉格永远不可能认识雪莉莱斯特了。她在56号街下了车,而他在31号街下车。那天晚上,雪莉莱斯特和霍华德劳伦斯一起去看电影,她很爱他。霍华德觉得雪莉是个讨人喜欢的姑娘,但仅此而已。同晚,贾斯汀霍根施拉格宅在家里,收听力士香皂播送的广播剧。他整晚都在想雪莉,第二天接着想,之后的整个月都频繁地想起她突然,他被介绍给了多丽丝希尔曼,这个女人已经开始担心自己要嫁不出去了。但在贾斯汀霍根施拉格了解到这点之前,多丽丝希尔曼和其他事情让他把雪莉莱斯特抛之脑后。而雪莉莱斯特,以及对她的念想,全都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没给科利尔周刊写一个“当男孩遇上女孩”的故事。在一个“当男孩遇上女孩”的故事里,总是该男孩主动出击的。
结合本作游戏剧情……我觉得作者你有毒吧。
Concerto per violino in C Major, RV 175: I. Andante。
这个我只能找到这么一个了,是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RV175。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男,是一位意大利神父,也是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我只想说,要么是我找错了方向,要么就是作者千层饼叠得太深奥……我不懂小提琴啊,作者你不·对·劲。
《2666》是罗贝托·波拉尼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被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作品,超越《百年孤独》的惊世之作,站在全人类的现实高度看人性恶的膨胀。
我粗读了一下,感觉这个和本作的联系就好像偏远了,更像是取了《2666》中的某种气质,暴力、文学、疯狂、冷峻、淡漠……好吧,这个段位太高,随意理解好了。
emmm……总感觉恶意铺面的说。
对了,游戏里还有个奇妙的被多次提及的人物,不知道玩过的是否有印象,就是提到一个画家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以及他的弥漫着孤独氛围的代表作《夜游者》。
在游戏中最初是文艺女神沈岩喜欢的作品,主角留心女主社交账号后假装喜欢,并且在之后疑似真的喜欢上了爱德华·霍普的作品。
作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曾这样评价霍普的作品:“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将人物和题材置入一种临界空间:这些家与办公室之外的建筑、这些“过渡”的地点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独特而疏离的诗意。”
以上,便是离题万里的絮絮叨叨的过度解读……所以说啊,文青是病要治!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
结果我觉得已经很明了了,如果太过玻璃心,大概会被打击到吧。并非是那种强以狗血套路而构架的伤痛,而是用一种淡漠、平常的语气与剧情展开把所有的理想主义扑灭。正因为剧情太过平常,以至于觉得近在身边,真实不可辩驳,心中阴影面积贼大……
所以,别拦我,给我刀片~
+文笔平淡又不失细腻,往往笔锋直指人心
+多线路多结局,线路之间存在微妙联系,剧情脉络设计颇为巧妙
+女主塑造不错(一路被穿心刺,对比之下,木竹樱真是天啊!艹)
+-挺稳的美术、音乐、UI,不好不差吧
-我觉得这刀片剧情要被锤爆,还有文青病为什不治疗!
确认兑换
兑换成功后,机迷将通过以下方式发放奖励:
1、steam礼物:发送至你的steam账号
2、key:发送至你的系统消息中
微信扫码进入微商城购买
登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