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联系方式
温馨提示:
为保证评测信息的有效性,游戏机迷将会把与您相关的评测邀约消息,通过短信发送给您。
非大陆手机,请联系QQ:2929489314。
在强忍着愈发强烈的焦躁完成了游戏的两个章节后,我特意带着感时伤事地感慨中花了些时间在网上寻找了一翻,然而最终确定如今像《MazM: 歌剧魅影》这样,曾风光一时的文艺改编类游戏已经不可避免地彻底没落了。
一点儿都不奇怪,在某种程度上,刚刚三个多小时的痛苦经历俨然已经再次提醒我这类游戏没落的原因了,作为纯电子小说画面表现力得到有限加强的特殊细分,这类游戏“生动形象”的最大优势已经在游戏技术的进步中渐渐消弭于无形了,而缺乏游戏性,文本量过大,非粉丝没兴趣,粉丝或嫌弃一成不变或嫌弃改变幅度过大等等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愈发明显地浮现出来,此消彼长之下坚持这类游戏的制作组们若想逆流而上重回顶峰,要么像当年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那样在不保留主体故事不变的前提下对关键细节进行精彩而令人信服的改编,或者干脆像新新福尔摩斯系列那样另起炉灶只借用其鼎鼎大名讲一个全新的故事——只是稍有不慎又会把人物的文学形象破坏得面目全非,从而适得其反。
然而,尽管《MazM: 歌剧魅影》几乎一个不落地踩到了上述“文艺改编”游戏中的所有陷阱但毋庸置疑,其制作组Growing Seeds的创新能力已然相当值得肯定,反正我是真的没想到,Growing Seeds从选材入手,居然也硬生生地了创造出了全新的可能——然后又给了我数小时的游戏时间,让我彻底明白了为什么这条路一直以来都被游戏人们敬而远之。当然在尝试向大家解释这种无比矛盾的现象之前,我们有必要花上几分钟时间了解一下曾经风光无限的《歌剧魅影》。
尽管《歌剧魅影》(也译作《歌剧院幽灵》)最初是1911年加斯通·勒鲁的长篇文学作品,但真正让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的上世纪80年代末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现代音乐剧。这部作品讲述了“美好时代”巴黎歌剧院中恐怖的“魅影”传说和与女主克里斯蒂及其青梅竹马劳尔夏尼子爵之间的爱情故事,似乎和那些屡屡在百老汇重映的远古经典别无二致;但和大家印象里完全不同,韦伯大胆地在这部作品庄严肃穆,颇具古典气质的管风琴主旋律中加入了为数不少的电子乐元素,又在布景上大做文章为音乐剧融入当时最新的声光电等高科技舞台特效,不仅又为令人闻之色变的“歌剧魅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恰到好处地迎合了新一代观众的需求因此也得以在世界各地专业剧院多次重映,并于2004年被改编成为同名电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实现了雅俗共赏。
行文至此,想必大家应该对Growing Seeds选题之精妙有所了解了:一方面《歌剧魅影》剧本扎实逻辑严谨,故事扑朔迷离跌宕起伏,表现手法兼顾古典与现代气质,配乐唱段尤为惊艳传唱度颇高,以至于玩家即便对这部作品知之甚少,也至少对《The Phantom of the Opera》、《Think of Me》、《Angel of Music》或是《All I Ask of You》等经典曲目有所耳闻,从而产生莫名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作品最后一次登上银幕还要追溯到数年之前,若非如数家珍的死忠恐怕早已对故事细节完全失掉了印象,自然也就为Growing Seeds对故事的改编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有着诸多利好加持,《MazM: 歌剧魅影》取得口碑销量的双丰收似乎易如反掌,然而事实证明,至少返璞归真借着音乐剧的噱头再把《歌剧魅影》的故事改回成为纯粹的二次元画风电子小说是行不通的。
没错,在这部作品中,同样肃穆的管弦乐在和几乎不存在的唱段在游戏中成了若隐若现的背景,虽说Growing Seeds很细致地为游戏不同场景下的配乐做出了明显的区分,使其最终呈现出了玩家亲临现场欣赏剧集的神奇即视感,但如此处理仍不免有了买椟还珠之嫌;而由于本作故事中完全没有对话配音,且缺乏传统电子小说自动跳过对话的选项,还总是出现为表现戏剧性而刻意为之的停顿,让本就的冗长文本也就显得繁琐。
更要命的是,Growing Seeds非但丝毫没有意识到缺乏音乐唱段将对游戏节奏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本着完全没必要的“管饱”原则,反手将原作不到十个场景,一个多小时就能讲完的故事硬生生拉长到了原版的六到八倍,其造成的结果便是故事里原本只有两个镜头的剧务布盖不仅有了自己的独立故事,甚至可以说成了游戏第一章节的线索人物;原作中一曲《Angel of Music》和《The Mirror》(加起来不超过五分钟)就交代清楚了的内容,到了游戏中则成了横跨两大章,涉及十小节内容的“长篇史诗”;而这一段段本就需要玩家狂点鼠标不停跳过的对话中,还包含着大量对推进故事塑造人物毫无帮助的废话甚至不明所以且难度可忽略不计的无聊谜题……想象一下,如此臃肿的游戏之中,玩家体验到的将是何等的焦躁不安。
不过平心而论,Growing Seeds对《MazM: 歌剧魅影》的大规模“扩写”,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填充,比如说上文添加的情节虽然冗长繁琐,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歌剧院幽灵”不为人知的故事,不仅布盖先生的粉丝(真有这种粉丝?)会大呼过瘾,不满于安德烈和勒菲弗——不相信“歌剧院幽灵”的传说,接手巴黎歌剧院的两位新老板小丑形象的玩家们这次在游戏中也将大饱眼福,在他们身上看到“初代资本家”冷血与奸诈的另一面。
只不过我个人倒是对劳尔的新形象颇有微词,相比于原作中那个专情,自信,进能以子爵身份让剧院老板惶惶不可终日,退可力挺爱人克里斯蒂,放“魅影”一条生路的热血青年,游戏中的劳尔完全是一副冒失鬼愣头青的模样,在游戏游戏三头身的“可爱”画风的描绘下更显得无比幼稚,气场全无不说,居然能被门房佣人赶出经理办公室,哪怕真的是为了表达对底层民众无可奈何的理解和善意,如此卑微的姿态也足以让全法兰西的贵族颜面扫地了。
不仅如此,相比于“歌剧魅影”的多个版本,这款《MazM: 歌剧魅影》显然对音乐剧艺术的门外汉们更加友好,Growing Seeds不仅完全删掉了“原首席女高音”卡洛塔在《汉尼拔》中那段扯着脖子的精神污染,还以收集品的形式为大家科普了包括法国历史、国家地理、剧院百科、理化常识等等等等涵盖方方面面的“歌剧魅影入门指南”,绝对能手把手地带着有耐心的玩家从零开始欣赏音乐剧,甚至从此以后登堂入室,主动开始哼着《Memory》的旋律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另一部代表佳作《猫》入手,重新领会新音乐剧的别样魅力,也算是这部让人煎熬的《MazM: 歌剧魅影》为音乐剧艺术的推广事业做出了自己游戏之外的卓越贡献。
此外游戏中还有着若干与原作完全不同的其他改编,比如将劳尔强硬的一面被单独提出,作为劳尔的如父长兄,成为了这故事的又一名主角;原作中另一位丑角,与克里斯蒂势如水火的 卡洛塔(目前看来)也与女主角相谈甚欢,只是在新老板们的挑拨离间之下才与之克里斯蒂渐行渐远(可能老板是想要少唱一段《Prima Donna》?)。这些设定上的改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故事细节上的走向,赋予了原作角色更生动立体的人物辉光,由此产生的,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也许真的允许玩家过把福尔摩斯的瘾,在游戏最后亲自揪出藏在暗处中的魅影——我完全不确定这一点,毕竟在早已对被剧透了的前提下,这个确实相当复杂的关系网真的对我没什么意义;而与此同时,我也不怎么相信Growing Seeds会有魄力直接对主线故事进行进行如此大刀阔斧地改动……
那既然如此,还是降低标准,期待Growing Seeds能在后面的章节里把因故事改动而产生的逻辑漏洞处理干净吧,如此无功无过的改编至少不会破坏游戏堪称惊艳的影音表现和那些内行小彩蛋的可爱“笑果”,从而辜负了制作组的一片苦心。
所以说,如果这片苦心要是能值上50块钱,那该有多好,至少我就不用为如何评价《MazM: 歌剧魅影》而左右为难了。
诚然,我相信Growing Seeds热爱艺术,喜爱《歌剧魅影》,也为自家游戏作品费尽了心思,也掉了不少头发,才能将脸谱化严重的原著改编成为这样一部集科普,改编,故事细化,人物重塑与一身的鸿篇巨制。但显然,制作组拙劣的表达能力根本无力驾驭如此空洞的叙事,亦或是设法挽救作品无比孱弱的游戏性,因此从玩家角度看《MazM: 歌剧魅影》无疑是一部与合格标准相去甚远的游戏作品,除非您和制作组一样对《歌剧魅影》有着深沉到足以接纳一切衍生作品的爱意,热爱平面艺术超过一切,并有着远超常人的耐心,否则绝不建议入手。
确认兑换
兑换成功后,机迷将通过以下方式发放奖励:
1、steam礼物:发送至你的steam账号
2、key:发送至你的系统消息中
微信扫码进入微商城购买
登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