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的数据咯
填写联系方式
温馨提示:
为保证评测信息的有效性,游戏机迷将会把与您相关的评测邀约消息,通过短信发送给您。
非大陆手机,请联系QQ:2929489314。
中国式家长是由墨鱼玩游戏制作椰岛游戏发行的一款养成游戏,本游戏可谓是一款网红游戏了,在刚发售的时候就吸引了众多玩家的注意,而本作的质量也是经得起推敲的,而且随着后续的不断更新游戏的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比如前段时间更新的女儿篇等等,下面让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款游戏吧。
趣味游戏玩法
首先作为养成游戏的话游戏的玩法是十分关键的,首先玩家提升属性的方法是通过挖脑洞的小游戏,随着游戏的进程还会出现同色脑洞和爆炸脑洞等等,然后上初中之后心情也会影响挖脑洞的效率,所以尽量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然后通过挖脑洞还可以获得悟性,悟性可以用来学习更多的能力,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属性和魅力上的提升,学习的方向也决定了玩家最后走向的结局,游戏中有许多丰富的职业来让玩家选择,比如画家、作家、甚至还有许多奇奇怪怪的职业比如忍者、游戏开发者、还有最新更新的厨师,然后之后还会更新更多的职业和人物更新,不断的吸取玩家的意见也是这个游戏能保持活力的原因。
学习过程之中玩家会不断的积累压力,这里要注意的是压力过高的话会出现一些负面事件,然后玩家的心理阴影面积会增加,如果心理阴影面积超过100的话直接进入坏结局,不过其实心理阴影只要不是一直学习很容易保持为0,劳逸结合才是正确的方法,娱乐的话用索要的东西效果比较明显,不过索要比较看脸能够索要的次数也不多。
除此之外还有收红包、面子比赛等趣味的小游戏。和居委会大妈邻居等人比拼谁的孩子才是最优秀的,比拼的方式是通过孩子在日常安排中活动的天赋来攻击对方。造成的伤害量是根据天赋的稀有程度决定的,比拼成功之后会获得面子和家长满意度的加成。然后你还可以去挑战全市最优秀的孩子,挑战成功会获得大量面子和称号,不过对方也是十分之强的。
然后初中之后会解锁社交功能,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培养和对方的好感,不过社交太多的话会被父母发现,一天可以互动的次数是有限的,攻略的难度也各有不同如果不能投其所好的话哪怕花钱也不能提升好感。
然后在四十多个回合之后迎来高考。高考之后每个人都会迎来不同的结局,然后决定自己恋爱的对象,不得不说谈恋爱真的很花钱。成功求婚会增加下一代的属性,然后前一代的天赋成长也会留到下一代,子子孙孙无穷尽总有一天你能轻松完成自己的理想。
一周目结束只不过是这个游戏的开始,你还有大量的称号与职业没有解锁。还有那么多可爱的妹子没有去攻略,还有女儿没有尝试去养,丰富的成就等等也是激励玩家二周目的重要因素。
多样的小游戏设置使得整个游戏十分有趣,而多样的随机事件也给游戏带来了不确定的美,不过一堆负面事件出现的时候也是让人头疼,这也算是一个看脸游戏。
真实的养成游戏
我觉得这一点是这个游戏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原因,游戏从蹒跚学步开始一直到玩家结婚生子结束。正如游戏的标题一样,你要扮演一位中国式家长用中国式教育来培养你的孩子。作为中国人的话相信都经历过这种教育,所以感触良多。给孩子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然后开始对孩子的培养,让孩子来达成你的各种期望。如果达成父母的各种期望的话孩子十分努力。不过游戏也是很现实的,想在第一代进入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都不是十分容易的。毕竟人的天赋都是有限的,不过这个游戏的天赋会一代代的变强,你可以发挥一下愚公移山的精神。
高考之后你将迎来自己的结局,或者是屈服于现实或者人生美满。但是无论如何你要把中国式家长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希望放在自己的下一代上,不想自己也成镜中人。
总结
中国式家长是可谓是国产独立的典范,平易近人的题材让玩家对这个游戏充满了好感。创新的玩法为这个游戏填充了灵魂,不断的更新赋予这个游戏无尽的活力,在游戏中领悟人生自己体验父母们的不易,如果国产游戏都能做到这一点的话相信国产独立游戏也会越来越好。
QQ空间
微博
微信
游戏现在已经解锁了70%,时长71个小时,我觉得我可以来好好写个评价了
游戏的风格围绕两个大人夹击一个孩子,将大多数的孩子的童年,特别是针对于80年代90年代的孩子描绘得淋漓尽致,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也是90后!!!
游戏由两个固定游戏,挖掘脑洞和拼凑数字、回合制来促进孩子的成长,其中每回合都会有6个新的学习方向,中间还会有面子比拼、才艺比拼、竞选班干、写作文等小游戏(特别提醒,文综理综只用学习路径不用花回合去学习!花回合的话,分数不会改变),学习压力不能太大,上小学后就有商店可以买一些减压的商品,也可以通过每回合1-2个空格释放压力。
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学习啊!不停的学习新知识!搞得恋爱也没谈成。。。没有配偶成就的我老泪纵横!
就北大有什么,哈哈,分分钟花了一个中午就可以读出来了,但是问题来了。。。就工作而言,我只要进了好大学,那工作一定不咋样!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不过我认为这是个逻辑能解释的必然性,所以我也没打算纠结!
我就想问问了,计算机科学家是哪没钱了!一个月才60块!哄谁呢,合着我吃土长大的是吗???诶!不是吃土的事啊,60块不够买成长快乐的!是不是抠门了点,于是我努力的打工,也没有出无人驾驶机那种高昂能买得起装逼的飞行棋器。
于是生气了,给孩子取了个好名字!
不好一丝,我这版生了个男娃,想生个女孩给你们,结果是个这样的玩意,长得不像爹,也不像妈的孩子
再看看倒霉的黑球娃
希望制作菌可以多出一点背景图,我看腻了。。。。真滴!71小时,我都已经腻了
最后,这款游戏价格在平台上有折扣!便宜便宜便宜,值得入手!
ORZ~~WO XI奇怪了小仙女!喜欢点个赞,耽误不到你吃饭的一筷子时间。
QQ空间
微博
微信
《中国式家长》是一款轻松休闲的模拟养成游戏,模拟从出生到成人这段过程,探讨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虽然游戏的标题是中国式家长,但是玩家扮演的其实是孩子的角色,需要通过每回合的挖脑洞与行动安排提高自己的各类属性以应对47个回合后的高考,同时学习专业技能以解锁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与自己心仪的异性培养好感,最终尝试结婚。标题的本质更像是蹭一波网上的老梗老槽。
玩家的第一代孩子性别是随机的,搭配全属性10点与各5点的初始天赋。每回合也会获得固定的零用钱,零用钱的数目在二周目后会随着上周目孩子的最终职业而变动。
六种属性分别为智商,情商,体魄,记忆力,想象力,魅力。这些属性对应你所学习的一些课程或特长,对应依赖属性越高,所需的悟性就越少,而当习得这些课程或特长后,也会提升一些对应的属性,有时还会开放新的打工为家长干活求赏。天赋属性每回合都能为你提供属性的加成,还能传给下一代。
每回合都可以进行挖脑洞行为以提升六属以及悟性。挖脑洞会消耗行动力,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情也会影响到脑洞的挖取。
如果不想学习了,也可以消耗体力值去找小姐姐交流一下感情。不过男孩女孩的羁绊系统稍有不同,女孩既可以接受邀约、也可以通过设定陪伴者来培养羁绊,而男孩只能主动出击攀谈。
不过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所以我这男孩女孩都是找小姐姐交流感情的。
我不管是哪个大猪蹄子来,打断他腿就完事了嗷——什么?你说必须要和他们结婚?
椰↗岛↘游↗戏↘岂 可 修——
同时,回合中还会产生不同的事件。从家长家老友来这里得为家长争面子,到班长选举,再到作文大赛才艺大赛……无不是十分接地气的。在其中获胜也会获得大量的面子或者悟性。
在回合结束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安排。不论学习或者娱乐都可以提升对应的属性,还有概率解锁对应的特长——可以用于选秀以及家长和各路老铁吹水时争面子——甚至培养出会影响到后代的性格。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会增长压力,而娱乐大多会减少父母的满意度——压力满了后会增加心理阴影面积,心理阴影满了游戏直接结束,家长满意度满了后会增加索取次数,这是娱乐以及黄冈密卷的重要来源;要挖脑洞、打工、和女孩子交际都需要行动力,而一些娱乐会在下回合提供额外的行动力;这就需要玩家在学习和娱乐间去寻求一个平衡。而学习如果六属不均,也会导致偏科,需要补足弱势科目;同时,有的时候父母会对你产生期望,需要在一定的回合内满足以获得额外的属性加成,这时候就需要选择会增加合适的属性的科目去学习。
而作为《中国式》游戏,其最大的特色就是课程和娱乐都很贴合国情——文言文啊压轴题之类的课程不提,后面你索取的娱乐甚至会出现五三和黄冈密卷。
而每回合的安排执行时也会触发非常真实的随机日常事件,不由得勾起人对学生时代的回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大考前安排会变成“做模拟题”的三消小游戏,完成对应任务获得悟性——而且必须把所有行动力都用在这上面,实在是过于真实。
当然,如果想要专心学习,也可以靠在小卖部购买减压道具来平衡,需要注意的是一回合只能购买两次减压道具。小卖部里还有很多充满过去时代感的道具,比如周董的歌,游戏王的卡等等也有穿越时空出现的吃鸡和G胖笑容之类的。这些道具会解锁对应的娱乐或可学习的技能,是前期重要的娱乐手段来源后期?后期黄冈密卷家教五三,娱乐?这就是娱乐。
要购买小卖部的道具自然是需要钱的,而钱的来源除了每回合的零用钱、上面提到的消耗行动力打工外,还有一些别的来源,比如春节红包。要想取得红包还要玩一个小游戏,生动地模拟出了春节时期孩子欲迎还拒亲戚欲拒还迎两边东拉西扯推来推去的心态,真的是很接地气了。
你也可以在小卖部下注,一注40,以小搏大,下回合就可以开奖。
不过要记住:道路千万条,勤劳第一条。抽奖一上头,亲人两行泪。
在回合数倒数结束后,游戏就进入结局阶段——高考了。正所谓一考定终生,你的考试成绩直接决定了你所进入的大学。
之后,会总结你的性格特质,根据你所习得的特长路线与水平等要素决定你的职业,并最终影响你的后代。
之后,就是决定你的终身大事了。学生阶段刷的好感在这里就会体现出来。
而如果非常真实的失败了后匆匆相亲结婚,后代就无法获得配偶那份的天赋加成了,下周目另一半的立绘也只能是路人版的。
再然后,就是开启新的一轮循环了。
平心而论,游戏玩法的重复度较高,虽然男孩女孩的路线有些不同,但是因为二周目性别强制不同,两周目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并没有太多动力去刷全职业全特长的成就。
但是这款游戏也有着能让人忽略其重复度,一遍遍重来的优点。
其一,就是符合我国国情,主打学生时代的情怀。游戏里的事件,台词,学习的内容……都让人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大大增强了代入感,仿佛能用各种姿势重来自己人生最美好的那段时光一般。简而言之,接地气。
其二,就是我女儿真的可爱啊。
有这么可爱的女儿,谁不想多养几把呢?
不过相对而言,儿子就长得比较随便了……
不过……
随便啦。
谁在乎.jpg
其三,就是游戏的精神内核。
这款游戏并不是简单的想把“中国式家长”批判一番的跟风作品。在游戏开始时,孩子天赋较低,家长给的零用钱也有限,大大局限了孩子的发展之路。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玩家往往没日没夜地压榨孩子——尽管当初我们对娱乐手段匮乏、家长只会让我们学习的抱怨此时仍如在耳畔。
而随着天赋代代相传,孩子的负担越来越小,甚至开始谈情说爱起来。这时候回想起之前几个周目的行为,再回想起现实中父母的教育,竟是有些唏嘘。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你的目标要经过几代人才能实现?“
这是STEAM商店页,开发组向玩家提出的一个问题。
这或许也是“中国式家长”——不论是游戏或是现实——其最深的内核所在。
QQ空间
微博
微信
作为2018年度极具热度的话题性游戏,《中国式家长》在上线伊始就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成为2018年的现象级国产独立游戏之一。不可否认,极为接地气的选材为这款游戏带来了最初的一波流量,甚至将很多平常不玩游戏的人吸引了过来,这也是本作最明显的加分项。但开发团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这次的女儿版大更新为本作又增加了新内容,可见开发团队的诚意还是很足的。
一、大部分时间里,玩家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是自己
本作之所以成为爆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将当代普通人的前半生用游戏的形式轻松诙谐的进行了展现,从出生到结婚都有所提及。本作虽名为《中国式家长》,但绝大部分篇幅其实是玩家自己扮演自己。玩家所进行的属性培养、事件选择、学习路径等,其实大多是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进行,而非家长。我在玩游戏之前以为本作中的玩家会是家长视角,孩子相当于一个NPC,玩家对其进行培养进而收到孩子的反馈,但其实本作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举个例子,比如中学时代的同学邀约,与哪位同学发展关系,在这个桥段里玩家的视角很明显是孩子自己的视角而非家长视角。如果是家长视角,其玩法应该是对孩子这一角色的人际交往行为进行干预,禁止孩子与不好的学生交往,而不是本作所呈现的由孩子自己去选择喜欢的同学进行交往。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可以看出本作明显是以孩子的视角进行叙事。再比如向家长索要奖励,更是明显的孩子视角,如果是家长视角的话应该是玩家根据孩子的表现决定是否给予奖励。这样的例子在游戏中很多,可能是开发团队为了引起话题所以才将游戏定名为《中国式家长》。所以我觉得本作与其叫《中国式家长》,不如叫《中国式孩子》更贴切。
二、以丰富的玩法呈现游戏的主旨
本作最大的特点除了话题性极强的题材外,就是其非常丰富的玩法了,将其形容为一个小游戏的大合集似乎也不为过。虽然在游戏中,玩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孩子的视角,自己扮演自己,自己养自己,给人一种“跑题”的感觉,但游戏内丰富的玩法,各种小游戏让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既真(zha)实(xin)又欢乐。过年领红包的客气套路被做成了鼠标QTE,将特长进行数值化的面子对决,不仅接地气而且有一种莫名的魔性和欢乐感。特长比赛、班干部选举、考试,这些内容都有独特的小玩法与之对应,没有重复,可以看出开发团队在玩法方面是很用心了。
本作最具有代表性的玩法是脑洞玩法,可以说是本作的核心玩法,也是最有特色的玩法,我之前还没见过哪个游戏把属性培养的系统玩法做得这么有趣。前期注重成长性,多点那种每回合都有收益的脑洞;后期则尽力寻找开全图的眼睛,找到后先把同色消除的脑洞点完,再根据行动力剩余的数量决定是否进入下一层。这个玩法有简单易懂的策略,又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是本作的点睛之笔。
三、精美的包装进一步提升游戏品质
如果说玩法是游戏的内里,那么画面和音乐以及一些梗或者彩蛋就是游戏的包装了。本作的包装是比较精美的。首先是画风,以暖色调为主,色彩丰富但不杂乱,画风精美但不妖艳,人物造型接地气。同时,表情包和梗也是经常出现的元素,增添了生活气息。高考前可以听收音机,除了优美的古典音乐居然还有极具本土特色的广播剧,令人喜出望外。
四、虽是爆款,但缺点也较为明显
本作虽然是2018年度的爆款之一,但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的重复性方面。即使是目前已经更新到女儿版,但游戏的核心内容并没有太大的扩展,多周目的体验依旧重复度较高,玩过几代之后基本上就把能玩到的内容都玩过了,新鲜感很快就会消失,恐怕只有追求全成就的玩家才会继续刷下去。如果可能的话,加入更多对角色成长和高考成绩有影响的随机事件是个比较直截了当的办法。
另外,游戏中玩梗较多,但我觉得有些梗可能并不十分合适。比如第一代的父亲是隔壁老王,虽然大家都能看出是玩梗,但放在本作终究还是有点不合时宜。毕竟本作玩的就是接地气和代入感,但绝对没人会愿意带入“父亲是隔壁老王”这个设定吧。
这个游戏还有个谜之BUG:我在第一次打开游戏时居然发现已经有了一个存档,真是挺诡异的一个BUG。。。可能是云存档的问题,弄串了?
五、总结
《中国式家长》作为一款小品级游戏,以题材获得关注,以内容获得口碑,虽然多周目体验的重复性高是个很明显的问题,但总体而言游戏质量是比较不错的,在与其体量相近的游戏里也算是中上水平。女儿版的大更新使游戏性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似乎还没有为游戏品质带来质的飞跃,期待开发团队在后续更新中能为玩家带来更大的惊喜。
QQ空间
微博
微信
总体而言,我对《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持中立态度,游戏瞄准的玩家群体应该是80,90后,本人是90后不清楚是否00后也会在游戏途中会心一笑。(西式思维,先给出结论)
游戏一开始,你是一名婴儿,你需要睁眼,点击一下鼠标即可睁眼,让我想起了无人深空长按E进入游戏的ZZ操作,自然,点击鼠标这种操作我想大家是不会错过的。
属性的增加涉及几种:消除,事件,每回合结束的安排,完成父母的期望。加入了消除要素让游戏不会像其他模拟经营养成类游戏一样只是重复某些活动增加属性以达到要求,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玩家的游戏热情。
每回合结束时的安排是6项,不过最后会是9项,剩下3项是随机事件,而且是会引起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游戏玩家共鸣的。比如说其中一项日常“为啥选择打你”-别人为什么打你?为什么不打别人?被欺负了之后,父亲如是说。我想大部分人都又类似的经历(孩子王衮啊(ノ`Д)ノ)。
有压岁钱环节,还有母亲与亲戚朋友互相争面子的场景。压岁钱的设置有问题,总会在最后零点几秒时突然跳一段,非常恶心人(我的钱都被我妈收缴了,心疼)。至于争面子,因为有一个无关紧要的特长,之后我会在扣分项提及。
让人会心一笑的熟悉的商店以及商品,如游戏王,忍者护额,甚至还有98元的“独立游戏激活”商品(这个选项出现的时间太早了,几岁的时候就有了,而且论体量来说PUBG也不能算是独立游戏)。
恋爱模拟游戏,不过因为我一周目时醉心学习并没有早恋。(果然还是选了短发啊,结果到最后还把她的好感度弄到-2了,这就是命,得认)
零花钱和索取系统,索取系统会根据回合数变更为更符合年龄特点的选项,但是固定成功率让人觉得很怪,我觉得这个成功率应该和面子多寡挂钩比较好,也更符合实际。
鼓励多周目游玩的系统,下一代会根据上一代有天赋加成,结尾时的毕业证书,工作还有配偶(没有配偶,衮啊)都挺有意思的。
无用的特长,在我看来这点非常的冗余,能用到的地方只有随机事件的特长评选(最具潜力奖-社交大人“陌微探”)以及争面子的时候,但是争面子争胜的奖励微乎其微。特长评选没有胜出过所以不清楚奖励为何。
游戏前期的事件如竞选班干部,写作文和考试都会因为前期相关投入不足而得到非常糟糕的结果。像是竞选班干部,我是在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才成功,而且前期竞选班干部给出的选项也不全,完全不可能有所成果。
玩梗过多反而让我想吐,随处可见的朋友名称(这个系统也很鸡肋,全程没有影响,仅能在个人属性里查询到)以及各种其它梗。
不能取名中美领导人的名字,求生欲望强,又红又专。
椰岛在代理游戏时的眼光要我来说还是有点差的,如果不是国内的游戏公司,他所有的游戏的评价可能还要再降10%才是正确的水准。
文章首发于2P萤火虫,游戏copy来自于2P萤火虫
QQ空间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微博
微信
《Chinese Parents 中国式家长》是一款扮演作为中国孩子从出生,逐渐成长,到经历高考,再到结婚生子的循环人生模拟器。
从出生开始,玩家所要倾心培养的孩子各项能力便被数字化衡量了。孩子有智商,情商,体魄,记忆力,想象力,魅力 6 个基本属性,玩家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提升自己。无论你选择打滚也好,看小说也好,还是努力学习...这些都会体现在数值上,提升或扣除你的能力。
从最基本的点方块挖脑洞玩法开始,再到学习新项目,安排学习与娱乐项目。玩家需要在各项数值上仔细平衡。挖脑洞玩法上有点像三消,点击对应颜色的宝石可以获得对应的属性点以及悟性点,悟性点可以用来购买新的学习或娱乐项目。后面还会有做试卷,写作文的玩法。不同的日程安排会决定之后的发展路线。
游戏可能带给玩家最深刻的体验就是“真实”了。游戏里会有很多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的事。询问父母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当年如日中天的三马lu奶粉;谎报教材费用多拿零花钱;中国式推红包...为了凸显集体的共鸣感,会给你一个选项询问“你是否有次经历?”,当你选择后会出现多少多少人经历过相似的事情,和你感同身受。孩童时代的困惑和不解会通过这些事件一一展现在你眼前,就像历历在目的当年。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高三,最后高考。你一步一步踏着这条人生路向前走,肩上背负着望子成龙的父母的期望与希冀,走进了高考考场。拿到录取通知书,去一座新的城市生活,最后结婚生子。
就这样,如同浏览剪影画一般,过完了自己短暂的青春,走马观花。最初的远大理想最终都归于平凡,无悲无喜。没有好的成绩和事业,即使你努力过;没有得到心上人的芳心,即使你争取过。最终你只能找个不那么喜欢的人完成婚事,平平淡淡,共度一生。
不,你不甘心,你还有孩子。你开始思考自己哪个环节做错了,将所有行动力花在学习上而忽略了与同学搞好关系、提升好感度?还是不应该学习那门科目、也不应该选择那个专业?不对,你带着过往的遗憾和不甘,未来的期待和野心开始了新的一代,不同的是,这次你从被期待变成了期待那一方。
不知不觉,你也成了中国式家长。
铁打的高考,流水的娃。孩子出生,培养孩子,送上高考,结婚生子,以此循环往复,构成了游戏的多个周目,也映射了中国时下的现实,这个路线的缩影就像放羊娃的故事。可以说,游戏里,高考就是人生的目标,就是人生的意义,就像当初的我所坚信的那样,高考,决定了莘莘学子未来的路。而多年后,我只记得那天的天空很蓝,阳光正好。
单从游戏的角度来说,高考后就结束其实有点虎头蛇尾,对不起中国式家长这个包含庞大话题量的游戏标题。
游戏无论美工、玩法、还是画面,都只能算中规中矩,单从模拟经营的玩法来说甚至有点无聊,三消式挖脑洞随机性又太强。进度条式的谈恋爱,成功几率竟然并不高。但游戏能取得如此的成功其实并不奇怪。在游戏受众大多都在 20 岁左右的背景下,它不仅仅能引发玩家的集体怀旧的共鸣感,它还暴露了各种我们深有体会的社会问题,暗含中国式教育弊病的嘲讽,我认为,这就够了。
总体评分:7.8/10
游玩时间:6 h
全成就通关:20 h+
QQ空间
微博
微信
叽咪叽咪,每天都好玩!
很多人都觉得蹭热点是一件挺丢人的事情。总是喜欢把真正的神作放到空中去瞻仰、去远观。然后为它送上可能早已经与其不相配的评价,以此来满足自我的陶醉。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可有所不知,有些时候这是与创作相悖的……
中国式家长刚出的那个时候,我是没怎么想去玩的。因为身边也有这种做紧跟时代和社会热点游戏的朋友,了解这种氛围。顺便我也自认,我不是需要靠游戏才能去反思一些问题的人。我也不需要过多的这种共鸣。这部作品的意义显然是去吸引路人玩家。可能连资深养成玩家都不是。所以,刚出的时候就没买下来玩。
但是,当这样一个靠热点的游戏能够有着一个较为持续的发展的时候,那就说明,创作者是真的从热点和痛点的表象找到了一些真正该去表达的东西了。那么此时这部作品的价值就完全不同了。换一种说法就是,这种作品如果做到40~50的水平的时候,虽然可以因为自身的题材的痛点优势带来销量。但其实本身并不值得玩。可如果能做到60~70分的时候。那么在一段时间内,它所能迸发出的能量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当做一款90分的游戏来看待的。
而中国式家长在我眼里大概就是一款65分的作品。
本作的养成类游戏相信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但本作比起美少女梦工厂这种经典的老牌养成游戏的那种宽泛意义的抚养一个孩子来说。“中国式”无疑是为作品打下了一个极其深刻的烙印,无论是无法完成的父母期望,还是游戏规则中展现出的中国式父母管教孩子的行为方式甚至是思考方式。都让这么一个简单的养成玩法的作品透露出了强大的共鸣感。而游戏最具有颠覆性的是这种玩家从孩子到家长的身份互换。不关你是在游戏中活成了你讨厌的样子,还是你想挣脱束缚做一个心目中理想的父母,良好的游戏系统都会给你一个很不错的“反馈”你可能会无奈,可能会后悔,可能会难过。但无疑这是一份良好的、有效的互动。
最让我触动的是父母天赋系统。说实话我对这个系统的感受就是:可怕。在我看来它是痛点中的痛点啊。这种代代传承的厚重让人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太沉重了……
人民日报对本作的评价是:教会大家换位思考。 没错当然是这样。可又不只是这样。也许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也非常的重要吧?这场人生的接力赛,我们前半生为自己。后半生为后人。可殊不知最好的自己也是为后人在内在铺垫中打下了多么重要的基础,那是刻录在基因里的东西。那是家族的意义。那是很多很多……
其实我前言说的以及正片中靠分数来打的比方说的那些东西,要是用再白话一点的表达方式来说的话其实就是:任何作品离不开痛点。因为那是你起飞的起点。但作品也不能依赖痛点,因为你不能把人吸引来之后让人们只来看那空空荡荡的皮囊而失望离去。那么你就和脑残的标题党没什么区别了。中国式家长整体上来说就是一款一定程度上没有过分依赖痛点的作品。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它没有让很多痛点现象完全浮于表面,而是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用游戏来阐释和演绎这些东西,让玩家去感受。去共鸣。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这已经很难得了。值得鼓励和赞颂。也给了我们很多很多的启示。值得购买,也值得一定程度上的反复体验。推荐!
QQ空间
微博
微信
前排提醒:本文仅代表个人游玩体验。
我是谁?
这恐怕是进行一周目时心底最大的疑惑。
游戏的名字叫做中国式家长,而我被吸引来玩这个游戏也多多少少受到这个命名的影响。最初我以为我是家长,但在游玩过程中我发现,除了起名和面子对决这两个环节拥有家长的主动权之外,我实际上是游戏中的孩子。
游戏想表达什么?作为一名玩家,初入游戏的心态因体验而发生变化。
——若是在游戏中扮演中国式家长,纳闷家长的要素是否过于“淡薄”?即便是逼写试卷,查手机防早恋也仅仅是被动触发,中国式家长那种强迫式的教育与限制并没有给玩家主动权。
——若是扮演中国式孩子,在游戏中来一遍中国式成长,那游设计的各种不合理则更加显眼。实在是很难给我代入感。
游戏实际体验代入感不强的原因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点:
①无论你开多少存档,孩子初始值完全相同。最初我以为会是每个新游戏随机能力以达到起跑线差异化,但游戏的“轮回"机制,或是说(每回合+)能力继承机制实在是让我无话可说,这会导致前几周目玩家即便很认真的在玩,手中可怜的数值也掌握不了多少知识,体验很不爽。而几周目的“轮回”过后,游戏又变得异常简单,甚至连“挖数值”的耐心都没有了,因为每个回合加的已经很多了。
②一些职业解锁条件奇葩。买了本“马云”,可以学经济,甚至商店里出售的物品还能让你学忍术。这......
③对应的结局直接由该职业所需的技能等级决定。没达到你想要的人生?你说你情商智商很高?抱歉,请收集更多天赋点来学习技能吧。
③作文选秀以及班长选举这事件可有可无,但不触发无法跳过实在令人难受。(后续更新已添加跳过)作文成绩过于随机,选秀想赢请去搞金色特长,班长选举请死命选长处八九成可以当选,摆设一般的打小报告、孤立和结盟(指在支持率增加方面)。
④随着成长一些初始行为仍在选项之中。我今年18岁,我跟音乐拍了18年手,会有这种弱智父母???
⑤梗,表情包大量加入。有些引人一笑,引起共鸣,有些则使用过度,尬。
玩家在刚入游戏时往往兴致勃勃,但玩了一会之后却又发现似乎很没劲。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我想大概有这么几点:
①跟风入,兴趣消散得也快
②因游戏数值不合理以及内容单调空虚而感到厌倦
③我没有在游戏中成为我想成为的样子/在游戏中达到目标并没给我太多的成就感
虽说是叫中国式家长,但游戏的内核还是通过玩家来扮演孩子做出选择(这也是“养自己”的原因)完成一场中国式成长,感受某些与生活中实际情况相似的情节,让玩家在游戏中达成你想成为的那个自己。但如果玩家通了关,实现了预想职业目标,看到结局却并没带给我们多少喜悦,甚至开了下一周目,父母长得还是之前的模样(女儿版更新已改),首富子女零花钱也只是150/月,看到继承的数值并没有太给我继续的动力。
话说回来,初入游戏的新鲜感的的确确让我陷入其中,这也是我愿意将它推荐给朋友的原因之一,但这后劲不足的新鲜感也恰恰是我不推荐的理由。或许在这个游戏快餐时代,我的心也跟着浮躁起来,没了耐心,新鲜劲过了就彻底放弃;也可能是游戏内涵不足,体验过后回想起来只有那一遍遍数值的累积。
打情怀牌也好,找共鸣也好。归根到底,游戏到底怎么样,答案早在每个玩家心里。
QQ空间
微博
微信
在去年年底一款国产游戏《太吾绘卷》突然异军突起在短时间内霸占steam热销榜,在《太污》热销的同时另一款国产游戏《中国式家长》也突然在半路杀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隔了几个月后的现在《中国式家长》迎来了一次大更新游戏从此不再只能养男孩,还能养女孩。真的让人喜大普奔啊。
中国式家长还算的上是一款比较有意思的模拟养成游戏,在游戏刚出那会玩了五代时间后来因为后续内容重复度过高就放置一边了。在这段期间游戏更新了儿子版恋爱对象的成人后的立绘,以及在29号的时候更新了玩家期待的女儿路线。在对比在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和儿子的差距后两者待遇就体现出来了。女儿的造型非常可爱短马尾+蓝色连衣裙,简直可爱的不要不要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游戏更新界面中知道,制作组给为女儿新增了大量的专属内容。果然儿子是捡来的女儿才是亲生的啊。
游戏在前期比较黏人的。但是过了几代之后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旦新鲜感过去之后就很难再黏人了。游戏中的事件几乎都在玩梗,不是说不喜欢,不过梗加多的太多反而觉得这游戏并没什么诚意全靠玩梗堆砌。而最让我诟病的是,虽然游戏叫中国式家长但是玩家扮演的是中国BOY中国Girl。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家长。虽然是好单游戏又限制的太死,期望目标永远是那几个。学校永远是那么几个。爹妈永远是那几句台词啊。稍微给多一点选择好么。不同性格和不同对象多一些不同期望和对话事件不行么。还是说制作组想要表达不管你怎么努力最终还是要变成你曾经最不想变成的人。
父母的期望这个不改的话真的是鸡肋存在。除了给玩家赚一些属性之外就没什么了。不做也一样。上不上重点对游戏进程感觉也没什么太大影响。只是背景不同了,结局该上北大上北大,该单身的还是得单身。
而游戏玩到后期大概就是收集特长和职业图鉴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吧。因为游戏到现在没有CG收集所以不像美少女梦工厂,不同结局会有不同的CG,可以说让想肝的人没有肝的动力。内容都一样肝那么多干嘛。即使玩了20多代无论是时间还是事件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这是这游戏的缺点。缺少动力。
这次的恋爱社交系统应该是游戏里边改的最多的。女儿第一次使用社交的时候回来挨个来给你问候。除了多出来的放学回家陪伴之外还有,直接提升好感的邀约这次是换成爸爸来管了。而类似于儿子版那种3选1提升好感的则被做成了事件,还是由男生发起的。不知道是不是固定。除此之外本次虽然只有4个男生加入,不过根据制作组放出的消息,和儿子一样女儿一共有7位候选人。当然谁都不会给的就是了。
不过也并不是你好感刷满好感度最后就能成功结婚的。结婚有个概率,概率高的自然也就高。不过概率也不是万能。有时候10%也能出奇迹。80%也能翻车。最重要的是你想要结婚的对象会出现才行。不过我更希望的是能将人物的名字随机,防止出现一些比较尴尬的局面。
也许为了增加游戏趣味性,或者是添加一下中国元素所以弄了不少小游戏。不过这些游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非常耗时间。还不能跳过。
比如神对话的面子对战,用特长长面子,但是对话牛头不对马嘴。
还有新年推脱红包却从不推脱。为了让游标呆在橙色区域而点十几秒鼠标。而且就算是你二叔你也要喊他阿姨。
以及我不想当班长也要强制性竞选的选班长游戏。简直蠢的要死。不想当都要上去。问过我了么。
写作文的也是不可以跳过。放飞自我随便选就行了。我就是没拿过安慰奖以上的
上初中后出现的测试。如果不考虑去约人的话最好先弄这个会得到大量的悟性。进去之后必须花费完所有行动点才能结束
是不是来一次的特长竞选。赢的话涨面子。不过需要稀有特长。至于那些稀有特长分数高可以自己百度。百度上别人都整理好了我就不再重复了
还有就是神奇的商店,除了购物之外还可以买彩票。虽然我从未中过奖。还有就是在快高考的时候店里可以刷出五三这种神器。
以上基本上就有游戏的全部内容了
游戏如果没有太大改变并不推荐现在跟风入手,虽然这次更新了非常萌且可爱的女儿。但是游戏本质却没有变。也许新鲜感一过就成了放置PLAY。加上现在坏境的变化,高考并不等于结束。爹妈可能还要管道大学甚至工作。而游戏在这一点上就做的比较草率。虽然看到作者在内容上很用心但游戏的内容上却不是让玩家扮演家长的角色。更多的是扮演孩子。
游戏在第一代完成后,后续的事件基本都是相同的,玩家所经历的内容几乎变化不大。对于一些玩家来说游戏就跟一次性筷子一样。用过了就没有再用的价值了。当然如果要刷刷刷角色特长的话再来几个周目都是没问题的。
总的来说,游戏虽然好玩但是后期缺少支撑肝下去的动力。如果有CG收集什么可能会更好。
最后
QQ空间
微博
微信
草稿列表数量已达上限,若继续撰写将无法保存评测草稿哦~
微信扫码进入微商城购买
登录成功!